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业务副园长晏红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年轻母亲角色已经出现六个新变化:即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网络达人”居多、追求个性化育儿倾向明显、隔代教育矛盾突出、母亲与保姆的关系对孩子成长产生一定影响及全职母亲现象比较突出。
在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母亲是最大的早期教育群体,母亲的素质状况对儿童的早期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母亲角色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在近期举行2012中国家庭教育论坛上,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业务副园长晏红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应提高对当代母亲适当的早教指导。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影响家庭育儿的主要因素,如家庭结构、社会网络和经济状况,以及育儿者的个人知识等,都不可能仅仅通过父母单方面的努力能够达到儿童发展的最佳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0-3岁的儿童发展系统服务,如儿童保健、营养(含孕期)及儿童认知、情感、语言及社会性等。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网络、队伍建设、服务模式都有待于探索。为此,在政府完善和加强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机遇期,早教部门和专业人士,有必要让更多的年轻的妈妈了解到,父母才是幼儿的最好老师这一普世价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索,才是确保所有的儿童能够获得美好人生的起点。晏红探索的价值就在于此。
晏红在工作中要与大量的年轻母亲打交道,自然而然地通过对她们的接触和观察,了解到这一群体基本特点与个性。晏红发现,独生子女具有生活条件优越、学历高与自学能力强、思维灵活等优势,对早教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愿望,这就意味着她们不可能完全接受上一辈的教子观念。对此,晏红的研究提出如下应对思路:
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
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年轻母亲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的潮流中,这一事实只能说明知识的传播已经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课堂、讲台和专业门槛。但是网络上传播的并非都是科学的正确的早教理念,其中不乏对正确家教理念的误读,非常容易形成对家长的误导。例如:把“家庭教育”等同于“知识学习”,引导家长把教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造成了家长教育行为上的盲目性,把儿童全面发展等同于智力、才艺发展,把发展智力等同于“学好数理化”等等,忽视了家庭教育中德育的功能。显然,育儿知识和经验的网络化既有利也有弊,引导家长趋利避害是新时代背景下早教的新课题。
在当代社会,人的个性发展得到鼓励和支持,但这需要对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学会妥善处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不少家长往往忽视社会性发展对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性,有的妈妈自身也不够成熟,这就使得个性教育容易出现“3岁的娃娃走猫步”、“6岁小丫主持婚礼20场”等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局面。
晏红提出,非主流教育观念并非完全错误的理念形态,它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影响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因而许多年轻母亲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呈现出朴素、自发、芜杂的原始样态,其中有科学成分,也有准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成分,这样就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化的早教工作者为家长提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帮助,以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南,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主要思想武器,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家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非主流教育观念。
与祖辈平等探讨教养观念与方法
上班族妈妈的产假结束之后,照顾孩子的重任大部分要由长辈承担。很多母亲对长辈养育孩子既有依赖又不满意,她们一方面找不到比长辈更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又觉得长辈按照传统经验带孩子,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一些教养观念与方法不一致,冲突与矛盾在所难免。而这不和谐的结果,常常会给正在成长中的宝贝带来无所适从的难题。
两代人在家庭教育上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哪些传统的家庭美德需要我们向孩子继续传授、怎样传授,哪些新的价值观念和做法需要我们学习、怎样学习,需要两代父母平等地商讨和尝试。为此晏红认为,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两代人之间,要善于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教氛围。
与保姆建立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关系
雇佣保姆是很多职业女性产假结束之后的自然选择,与保姆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俨然已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保姆像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对成人的影响随着事过境迁便逐渐消失了。但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吸收性,与保姆曾经相处的时光成为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体验,其产生的影响保持长久的“有效期”。
针对这一问题,晏红表示,保姆作为孩子的“临时家长”或者“代理家长”,年轻父母一方面要积极帮助保姆履行她的“家长角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承担自己的家长角色。年轻父母不要以为既然花钱雇佣保姆,就把孩子交给保姆不管了,在孩子的早期生活经验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其他任何家庭关系所不能替代的,亲子关系的缺失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不良影响。
全职母亲需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
近些年来,一些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放弃原有的工作,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孩子,成为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全职妈妈比全职爸爸的比例高,80后比70后做全职父母的比例高,越是得社会变化风气之先的大城市,愿做全职父母的比例越高。
晏红发现,全职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利弊共存,主要取决于母亲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早教观念与方法是否科学。全职母亲离开职场但不应脱离社会,她们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成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全职母亲还需要避免一些早教误区,例如随心所欲和照搬书本养育孩子,不能兼顾儿童的全面发展等等。(本报记者郝卫江)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