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偏食是非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对2-3岁正处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是极其不利的。然而在幼儿园总有些个别孩子,挑食现象严重,尤其在托班更甚。因为托班孩子年龄小,在家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孩子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及至在入园后,每当午餐或吃点心时,都会将这一坏习惯表现出来。
观察对象:托2班牛牛(化名)
观察记录:
今天午餐孩子喝的汤是西红柿豆腐汤。饭菜牛牛已经吃完了,因为今天的菜里有肉圆,肉是牛牛的最爱。牛牛此时正用小勺有一拨没一拨地扒拉着汤碗里的西红柿,扒拉了好一会,牛牛还是没有将汤舀进嘴里。我走过去对牛牛说:“牛牛今天本领好大,饭菜这么快就吃完了,赶快把汤喝完,就能得第一名了。”牛牛抬头看看我说:“吃饱了,汤不喝了。”联想到牛牛外婆告诉我的牛牛在家和妈妈一样不吃西红柿和青菜的情况,于是我对牛牛说:“是不是不喜欢吃番茄,那么这样吧,倪老师帮帮忙,把番茄拿掉,我们牛牛把豆腐和汤吃完。”“好的。”
我帮牛牛去掉了汤里的西红柿,随后又舀了一勺汤送进牛牛的口中。汤进口,牛牛露出想要呕吐的样子,我赶紧说:“咽下去,牛牛以后就可以少生病。”听到我的话,牛牛赶紧咽了下去。“牛牛,汤是什么味道?”牛牛看着我不吭声,“有点酸”坐在牛牛旁边的昭昭开口说。“是呀,有点酸,可是蛮好喝的,对吧?”我冲昭昭说。“对的,老好吃的。”“牛牛,味道还可以吧?牛牛以前没吃过,喝喝就习惯了,倪老师也最喜欢喝番茄汤了。”
在我的鼓动和帮助下,牛牛终于将汤给喝完了。
策略实践
分析成因
a.大人的“榜样”作用
由于家人中有挑食的习惯,为孩子起了效仿作用。例如上述案例中,牛牛妈在家中进餐时也是非常挑食的。
b.食物单一
为孩子准备的食物,品种单一,或色香味不佳,影响孩子的食欲。
c.祸起零食
零食也是孩子形成挑食的原因:有的孩子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不停地吃各种各样的食物,等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吃饱了。勉强再吃点自己喜欢吃的菜就不吃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挑食的习惯。
d.过分迁就
家长的过分迁就造成孩子进餐困难。如牛牛的家人对牛牛还是比较溺爱的,当牛牛排斥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时,怕牛牛呕吐或吵闹,干脆也就迁就他。
策略
a.逐步递进的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挑食的习惯。教师可先采用将混合在一起的,孩子不爱吃的食物挑出来,让孩子先适应这种食物的味道,然后再让孩子稍微尝试吃这种食物。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强硬的做法,使孩子逐步过渡。
b.伙伴的力量:
托班的孩子有从众心理,因此可以利用以挑食孩子周围伙伴的反应来影响挑食的孩子。如上述案例中,让坐在牛牛旁边的聿昭小朋友来说说西红柿的味道,以教师也爱吃的来刺激牛牛等。
注:上文摘自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课题《2-3岁个别婴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与指导策略》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