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描述
幼儿自闭症过去被称为心理疾病,而现在的教育观点普遍认为幼儿患自闭症是由于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喜欢离开座位,缺少与他人的目光交流。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有自己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时,首先要让他注意外界,要让他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或效果,这样比较容易引起他的学习兴趣,学会后也比较容易在适当的机会用出来,本文研究的是一名6岁的自闭症孩子。
(一)幼儿情况
1.基本情况
辰辰(化名),男,6岁,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自闭症,他不懂得与别人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和别人沟通。除了会一些生活上的简单用语,其他话不会说,别人说话的意思好象总是听不懂,注意力也不集中。
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机械性地重复某一动作,这些都是自闭症孩子常有的特征。由于幼儿自闭症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病态表现:如辰辰就缺乏目光对视;到陌生环境或见到陌生人就尖叫、哭泣;鹦鹉学舌、自言自语或代词反转困难,如“你”“我”不分,因为他有的没有“我”的概念;用动作提出要求,比如要喝水拖住别人的手去够杯子;机械性地重复某一动作,如喜欢开门和关门,注意力不集中,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
2.家庭情况
辰辰的爸爸妈妈,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又聪明又健康,从辰辰还不满一岁开始教他学习识字,然后教他背唐诗。辰辰也不负众望地在3岁以前就能识数百个汉字,能背数十首诗词。由于辰辰的爸爸妈妈两人都要参加职称考试,就把他送到外婆家,爸爸妈妈没有跟过去,后来买了新房子,住进新房子后就转给祖母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去活动,甚至连公园也没有去,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玩。这时辰辰的爸爸妈妈突然注意到即将上幼儿园的辰辰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都需要家长照顾,说话的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大人说话快一点或声音大一点,他都感觉很难受。辰辰还特别胆小,除了家里的长辈,他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接触。他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他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个人发展情况
2004年9月,辰辰进入我园特教班,他注意力分散,观察能力比较差,学习的兴趣比较低,而且学习各种知识的能力比正常孩子低。因此,要想获得接近正常孩子的水平,必须从多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分析
(一)常见问题
辰辰注意力的问题是自闭症幼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他改善注意力。感觉统合训练本身就需要注意,如: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平衡台游戏等等,特别是平衡台游戏对训练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另外,孩子对活动的物体感兴趣、有兴趣,便容易引起注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会发现,孩子注意力有了一定提高。
(二)辅导与矫治
下面就“平衡台游戏”的活动对辰辰注意力训练的效果加以说明:
分教育:1.唤醒脑部前庭训练
平衡台平躺游戏指导重点:
(1)辰辰平躺在平衡台时,注意上下肢自然伸展。
(2)左右倾斜摇晃,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使重力感觉唤醒脑干的活动。
(3)速度加快时,这时我就注意辰辰姿势和表情的反应。
互动效果:辰辰在有韵律的摇摆中,与老师的目光接触加强了,特别是旋转速度加快时,辰辰对老师的关注更多了,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分教育:2.唤醒脑部平衡训练
平衡跪坐或静坐摇晃指导重点:
(1)由于坐姿的重心较高,平衡感不易掌握,因此必须提醒辰辰坐好,并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来保持平衡。
(2)观察辰辰双手的姿势,以及头部倾斜的情形,了解辰辰在倾斜时如何处理不安感。
互动效果:通过训练辰辰在倾斜时有了明显的自我保护意识,说明辰辰的本题感觉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交融,对注意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分教育:3.唤醒脑部协作训练
平衡台互相扶持指导重点:
(1)老师和辰辰一起站于平衡台上,两人紧握双手,互相支持并保持平衡。
(2)站直时重心高站立更不稳定,两个人手牵手的摇动,可以增加辰辰的自信心。
平衡台站立摇动指导重点:
(1)辰辰站立于平衡台上,老师在台下慢慢摇动平衡台。
(2)观察辰辰头,躯体,手,脚为保持身体平衡所做的伸展运动。
互动效果:通过训练辰辰有了一定的协作意识,能和同伴一起活动,说明孩子对本体外的客体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对他的注意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问题与思考
(一)首先要了解自闭症幼儿的喜好和习惯,投其所好,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二)因自闭症幼儿无安全意识,痛觉迟钝,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幼儿的安全问题。
(三)不断观察孩子的一些生理需求,如:饿了、困了、累了等,因为孩子不能正确表达需求,一般只会以常人不能接受的行为问题来表示,所以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处理。活动要做到动静结合,以免幼儿体力不支。
(四)要选择适合于自闭症幼儿的环境中进行,将指令简单化,把握好奖励与辅助,制造愉快气氛,耐心培养幼儿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五)不断观察孩子的感觉需要,以适合其年龄和社会环境的方式,提供其所喜欢或能接受的感觉刺激,并训练孩子主动获得这些刺激的技巧,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
(六)多给予幼儿语言刺激,着重协助语言发展基础行为训练,多与幼儿交谈,多给予语言上的奖励。
(七)在活动中,可与多个幼儿一起参与,增强互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
(八)在活动中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懂得轮换等待,有始有终,礼貌待人。
(九)给家长的建议:
①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的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然后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和工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把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加一起,这些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水平,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内容也不要更换过快,以免引起孩子反感而影响学习进度。
②孩子的训练要采取鼓励的方法,以培养观察和学习的兴趣。在鼓励的方法上,也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结合使用鼓励的语言、抚摩、亲吻、食物和玩具奖励、游戏安排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不要过多重复,或过分使用,如每次给太多的食物,孩子会逐渐对这些方法失去兴趣。
③平时生活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其他的小朋友接触,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有某些障碍,顾及自己的面子,而使孩子失去与周围孩子的接触。成年人的教育和训练活动不能替代孩子一起的游戏,这些游戏活动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和获得多种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评论列表(0条)